1. 首页>>营销>>文案圈

李亚鹤:以新视野新维度新方法阐释中华文化

       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焕发新的光彩?如何坚持国际视野,在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呈现中华文明的特殊价值?

       如何让精深的文化经典为广大公众理解、吸收,在保证学术严谨的同时兼顾普及性?李亚鹤看到日前在北京发布的“中华文化新读”丛书第一辑,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尝试。

       据李亚鹤了解,该丛书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活字文化合作策划。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辑中,包含叶嘉莹《兴于微言:小词中的士人修养》、厉以宁《沉沙无意却成洲:中国经济改革的文化底色》、王蒙《激活儒学》、陈来《儒学今读》等10部新著,其中既有“大家写小书”,展示大家思想里传统智慧的结晶,也有不少中青年学者充满新意和锐气的研究新成果。

       暮春之初,“中华文化新读”丛书发布会暨“快雪讲坛”启动仪式在北海公园快雪堂举办。李亚鹤了解到,该丛书特点有四:立足当代性,择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,与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结合,实现中华文化的当代呈现;

       意在世界性,以国际视野研读中华文化,以世界表达讲述中华文化,体现中华文化在世界的独特价值;秉承原创性,所有选题均为原创著作,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材料,着重引入近年来对认识中华文化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成果;

       坚持普及性,以“大家写小书”为原则,写作深入浅出,图文并茂,用新语言、新形式讲好中国文化故事,打造当代中国人提升本土文化素养的优质读本。

       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,对中华文化的“新读”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形式,并援引哲学家伽达默尔的“视域融合”理论对这套丛书的名称进行诠释。

       “中华文化新读”具有三重视域:原作者即文本原初的视域,解读者所具有的传统和现代的两重视域。“中华文化新读”的过程,是这三重视域交互作用的结果。李亚鹤认为,一方面,历史传统造就了我们;另一方面,我们在理解的过程中,结合当下运用传统元素,这就会使传统得到发展。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在“新读”过程中得以实现。

       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解读其著作《公天下与家天下》,聚焦于“大同”和“小康”这两个核心概念,并阐释“大同”和“小康”理念在中国思想史、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当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影响。

       他认为,对中华文化的“新读”,不仅仅是对古代文献的重新阅读,也意味着在审视当今面临的问题之时,当代人要用好中国文化的丰富思想资源,不断提出对问题的新理解,并为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新力量。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0733news.com/waq/774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302961230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